基于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 思考差异教学的有效落实

首页    教学教研    教研活动    基于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 思考差异教学的有效落实


———学习《差异教学策略》①的一点认识
潘伟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旨在发展学生心智的活动。作为教师,我们要承认人人都有潜在的学习能力和内需,承认这种能力和内需人人不同。我们要承认学习者的学习信心与潜在的能力存在互相营养的必然联系,以及学习信心与学习自觉互相培育的内在关联。基于这样的认同,我们自然会生成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的正确教学观。教师要为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创造条件,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应该齐步走、一刀切的工厂化处理。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下,如何实现尊重差异的教学呢,其中教学内容的差异性组织设计尤为重要。

对教师而言,教学活动始自备课,而一般意义上的备课又始自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围绕依据教学目标对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和学生差异的体现来组织,基本途径可以是同教材,同要求,异进度;或是同教材,同进度,异要求。当前,因班额较大,同教材,同要求,异进度,很容易造成同班学生学习内容走向不同。因此,班级授课照顾差异的明智策略应是同教材,同进度,异要求。同教材并不等于教学内容也完全一样,需要对教学内容做适当的调整和组织,也可以理解为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设定相应层次的目标要求,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以提高。《差异教学策略》把教学内容的差异性组织设计分为:内容的数量和范围,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内容的顺序和进度以及内容调整安排步骤四个方面。②

一、 内容的数量和范围

内容的数量和范围可用概念、词汇、定理、法则等的多少、种类等来表示,也可用课本的内容量来反映。影响教学内容的因素有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目标、教师个人倾向、学生智能水平、教学时间等。其中学生的智能水平因素尤为重要,当班级授课不按能力分组实施教学时,就会出现部分学生吃不了和部分学生吃不饱的“双陪读”现象。因此,教学准备始自备学生,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智能水平,制定不同学习目标,组织安排适合他们学习的内容的数量和范围。

二、内容的深度与难度

内容的深度、难度,与内容反映的是描述性知识还是程序性知识有关,还与知识的认知层次、内容的直观抽象程度有关。内容的深度、难度自然也与学生的智能水平及准备程度有关,同样的教学内容,准备得差或智能差些的学生,往往学习的困难就大。深度和难度也与教学的速度有关,例如初中数学较差的学生,用两年的时间能学完成绩较好学生一年内学会的东西。也就是说,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他们也能学好有关内容。

教学内容的深度、难度还和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合理铺路搭桥、拆析引证有关。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提供直观材料,分解内容的难点,帮助他们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降低解题技巧的要求,从技巧教学转到实践教学上来,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元认知内容,学会学习的方法。

三、教学顺序和进度

确定教学的顺序和进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决策,学习内容的范围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于教学的顺序和进度。教学顺序指的是教学系列活动中各项活动应具有的关系,确定进度就是决定一系列教学活动进行的速度。教学的顺序和进度,反映了教师处理课堂教学内容与掌握程度间的矛盾的方法。教师有许多内容要讲,也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能学到尽可能多的东西,如果教师讲得太多太快,有些学生便掌握不好,但如果为使全体学生都能掌握教学内容,讲得过分详细,放慢教学的进度,就可能牺牲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了。

教学的顺序,可理解为按照不同教学方法编制的活动顺序,也可指按照教学内容编排的顺序,一般从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学习心理的顺序来决定教学内容的顺序。知识概念间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如果把概念定为学习的目标,每个目标能分解成一些子目标,每个子目标都取决于前面一些目标的学习,从面形成目标层次,实现这些子目标的教学步骤就成为教学的顺序。不同的知识概念、不同的教学内容排列原则,就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活动顺序。
确定教学顺序还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出发。为了能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中照顾学生差异,教师可根据知识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从本班学生认知水平出发,按照一般的内容排列原则,将有关知识概念按先后次序进行排列,同时考虑到一些特殊教育需要,再进行一些分支的排列。

教学进度的确定,一般要明确三个问题:谁决定进度,为谁决定进度,决定进度的依据是什么。一般来说,当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判断有足够数量的学生达到预定标准后,教学便可以进入下一个单元,也就是进度由学生的学习程度决定。为使个人学习进度和班级学习进度基本一致,一方面要通过加强辅导,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速度,同时在确保那些基础的重要的主干内容达到预期目标后,其他学习内容可适当降低标准,这就是同进度异要求的体现。

四、内容调整安排步骤

1.认真研究统一教材的内容及逻辑顺序;

2.针对有特殊能力或需要学生,为他们制订相应的目标要求的内容以及学习策略;

3.根据设定的目标对教材内容作相应调整,调整时要考虑学生的共性和差异,调整时先宏观后微观。具体做法有删、补、改、排。删,就是删去一些非重点的、和其他单元知识联系不紧密的,而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又特别困难的学习内容。补,就是补充一些实用的或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较直观具体的内容,或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是发展性的探索性的内容,或现代科技、社会发展所需要补充学习的内容。改,就是对内容的分量、难度、顺序、进度等方面作些调整。排,就是将调整后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排列起来,有全班教学内容的排列和个别学生分支的排列。

4.根据调整的内容提供必要的辅助材料和工具。如给学生提供自学提纲和解答提纲;提供习题的类型和过去学生解过的相类似的习题;给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直观材料;给超常学生提供补充读物、工具书等。

综上,教师备课不是简单地明确教学内容的数量和范围、确定教学顺序和进度,罗列出以供学生学习的知识文本即可,而是要在同进度的集体备课之后,针对个人授课班级的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做预设。因此,教学内容也包括与异要求相应的学生学习活动设计、学生学习评价设计,与异要求相应的针对性强或者选择性强亦或适当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备课还要特别重视在教与学的生成中及时跟进和调整,任何的课堂都不会没有生成的问题,只不过是被忽视,或者是因为快速推进预设而被掩盖。生成的问题应该成为教师期待的火花,它是启动学生潜在的学习引擎的“灵敏电源”。要在课堂的实际情境中调整并推进预设,在有众多差异个体的课堂上找到共通性,让学生们带着不同的才能、兴趣、错误与同伴共同学习,一起成长,但绝不是齐头并进。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破除齐步走、一刀切的工厂模式,才能避免吃不饱挨饿或者是吃不动厌食的教学病态,才能让学习真正自觉发生,主动发展,才是有效教学的起点。

备课的落实要从学生的学材和教师的教学预案两个方面呈现出来。

学生的学材首先是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学科知识主干,建立学科知识体系的根本,但教材大多是很精简的,是学科专家从学科课程的知识逻辑出发,在众多丰富的课程资源中精挑细选整合而成,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一统的文本材料,它与学生学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为学生设计制作转化教材或辅助教材的学习材料,即教学内容的差异性组织设计的第四方面“内容调整安排”,就非常必要。现在被普遍认可和使用的导学案就是学材的一种,导学案一般按课时编制,与教学基本同步,理想的导学案的基本功用有:前置导学,认知学情;目标定位,测控有效;学习活动,问题引导;自主合作,过程开放;整体过关,分层提升。因此,导学案是辅助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形成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是教师组织和推进教学的基本依据。而教辅资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助力,是能学者多学,会学者快学的营养配餐,也是教师备课实现异要求的辅助材料。科技的时代也是数据的时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生成对学生的个性化评价及快速针对性的跟踪强化,辅助实现照顾差异的精准教学;可以从时间、空间和资源上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差异性和开放性需求,其价值不可小觑。同进度异要求的教学,就要合理设计和使用学材,不能各种学材一哄而上,使学生无所适从,也不能不尊重学情实际照搬教辅资料充当学材。

教学预案是教师对课堂教学预设的活动方案,是教师结构课堂的理念和达成目标的操作的具体表现。设计教学预案就是教师个体的二次备课,是决定课堂效率和效益的关键,是教学常规的重中之重。二次备课的依据是授课班级的学情,而学习前置可以为教师提供学情反馈,为课堂实现问题导学,靶向教学,精准“解困脱贫”提供依据。教学预案不是学材内容的搬家再现,目标的针对性和层次性如何;达成目标的措施是否可测可控;合作学习的问题点在哪;问题集中点、易错点怎么跟进强化;可能会生成的问题以及如何以此激发思维的灵感;怎样的活动或任务能够促进学生感悟方法规律;怎样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习更加生动,更能精准照顾差异…。尊重差异的教学预案要给学生示错的空间,错误是最好的学习资源,纠正错误的过程就是学习发生的历程;要为学困生松绑,为学优生加餐,困者不灌,能者不限,以学定教;要搭建生生互动的平台,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拓展,利用差异创造价值。要重视评价的调控与激励作用,既要关注学生外在的学习表现,又要关注内在的学习品质,发现学生学习的个性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引导学生通过评价反馈调整学习进程,梳理改进学习方式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提升学科学习素养。

转变和更新教学思想观念与教学操作行为,是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服务,服务于学习方法和技能的引领,服务于学习兴趣和特长的发现,服务于学习态度和信心的保护,服务于科学素养和创造性的培育。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下,这些内容的落实必须建立在关注学生共性和个性差异的统一之上,在给全体学生均等的学习机会体现教育公平的同时,综合影响差异教学的诸多环节和因素,构建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教学策略方法体系。《差异教学策略》一书共十六章,围绕差异教学和实现差异教学相关的因素:③全面、动态测查学生差异的策略;选择性的课程和灵活安置的策略;并列式教学计划与个别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的策略;提供认知前提准备与激发学习动机策略;预设与生成挑战性学习目标的策略;教学内容选择和组织的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手段;动态分层与互补合作相结合的策略;全面兼顾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策略;大面积及时反馈与调节的策略;创设平等和谐学习环境的策略;弹性作业的策略;扬优补缺的辅导与训练策略;差异教学实施的机制与管理策略,论述详实,案例具体,特别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可以结合自身工作选择其中的一点或几点参考实践,在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收获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幸福。

注释说明:

①《差异教学策略》(中小学教师教学策略书系),华国栋主编。

②《差异教学策略》第七章第三节,有删改。

③《差异教学策略》第一章第四节。

 

2021年3月25日 08:52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