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实录】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反思

首页    教学教研    教学教研成果    走向生本2019    【设计与实录】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反思

 

陈     红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它是继三角形全等、角平分线定义及其画法(尺规作图)的延续与深化,角平分线的两个重要结论在研究线段相等和角相等的问题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把角平分线的两个重要结论作为一种载体,可使轴对称与线段、角、全等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紧密的结合起来,同时它又作为一种媒介,使线段、角的问题丰富多彩,变化多端。

一、课堂教学回顾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本人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从教学设计上来看,突出了教学设计的使用价值,改变了多年来教师教案与课堂教学实际脱节的现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其特色是通过操作、实验、观察、比较、反思、尝试、交流、验证等手段,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概括、归纳、推导出角的平分线的两个重要结论,最后加以证明与说理;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不在是教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体现了让学生在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中去学习知识,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敢于思考,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在学生实验操作、反思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以便达到让学生会学数学的目的。对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角的平分线的两个重要结论,分别从性质与判定两个角度让学生加以思考与探究,尤其是利用了其题设与结论的互逆性让学生加以认识和理解,避免了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的死记硬背的毛病,从学生对本节学习知识的回顾中可以看出效果显著;对于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这一结论的证明以及关于角的平分线的两个重要结论的应用,本人在教学中,利用观察、反思、猜想、测量验证、合作推理、个别指导的方法,将不易理解的问题生成为学生易于掌握的问题,使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对上述结论的证明,在知识应用方面,从示范题的浅入深出的分析中,教给学生把握几何解题的证明与解答思路。

从本节课的最终教学效率来看,大部分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整个教学活动在一个和谐的气氛中,按照预期的计划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原因分析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成功之处在于:个人能够在平时积极参与各种学习与培训,并且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数字电视中的空中课堂频道以及从他人的教学经验中吸取营养,使自己在教学理念、教学实务方面得到不断的更新,基本实现了与时俱进,让个人的教学始终保持了“青春与活力” 。

但通过与同事之间的交流来看,虽然有不少亮点值得继承与发扬,但不足之处也不少,具体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1.课堂容量较大,给学生反冲思考的时间不足,尤其是对于一些后进生而言,本节教学内容难以全面掌握。造成这种失误的原因是:本人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充分的考虑到部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而是严格按照了课标的课时计划要求进行了教学设计,因而在对本节教学内容的删减少,下的功夫较少,多是仍然受到“精讲多练”教学理念影响颇深。

 2.在情境问题的设计中,没有从多角度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实例,尤其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学生经常接触或时常可见的案例中对学生加以诱导,没有做到使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去真正的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还数学之本质属性,这主要是因为本人平时不太爱关注生活,粗心大意所致。

 三、解决策略

 针对上述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解决:

1.事前对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进行准备。具体做法是:

 (1)在灵活应用教材上多下点功夫,不脱离教材,但也不唯教材,再次认真阅读《新课标》,充分理解课标的精神,同时在平常多于同事之间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面加以探讨和研究,不断改进个人教学过程中的缺陷,对教学计划进行统筹兼顾,在完成教学计划上更多的突出一个“活”字。

(2)在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上多下点功夫,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预设成不同层次的问题,使问题呈现一个阶梯式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通过每节课的学习都能有所得。

(3)在巩固练习方面,改变那种“精讲多练”为“精讲精练”,注重对每个问题的变式训练与发展性训练,使学生从每节课的学习中,真正领悟到“举一反三”的数学思维方法,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

 2.还数学之本质属性 。数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实践,是对现实世界的高度概括与抽象,因而,在平时的情境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如何将每节课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去充分的体验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获得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结中去体现数学的美,以及数学存在的价值,使学生去真正的感悟到数学不是那种多么抽象与枯燥无味的,而是一种很简单的,很美的东西,使学生觉醒,不是我们要去爱数学,而是数学在爱我们,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大致宇宙,小致微粒,数学无处不在的真正道理。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在于不仅老师个人要成为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收集、积累各种有价值的信息资料,而且还要善于引导、培养学生乐于观察,积极思考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信息,应该用怎样的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

 四、归纳总结

总之,通过对本节课教学的设计,教学实践、教学交流以及教学反思,给我的感觉是收获非常之大,尤其是同事们所提出的,数学情境设计问题,使我进一步的思考到,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与实质,以及如何让学生去爱数学的路径,那就是要还数学的本质属性,从而使我想到,数学就是来自于最低层的,此处称为“草民数学”,对于这一名词的获得其实也不是我个人的杜撰,而是本人在阅读我国某位著名经济学家的一篇文章中所提出的“草民智慧”而想到的,那就是人人都可以学好数学,它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

 通过此次的反思,使我真正的看清楚了,对于今后从事数学教学的行动方向,同时也解决了很久以来,多数老师与学生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根源问题,我们过多强调的是让学生去爱数学,喜欢数学,而没有真正的领悟到实际上是数学在爱我们,它时刻围绕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从没有分离过一分一秒,不管我们是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数学并没有因为我们的好恶而脱离过我们,嫌弃我们,它的“博大胸怀”让我们感到汗颜。

 

2022年5月1日 09:03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