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论文】 有声课堂是文言文教学的高效课堂

首页    教学教研    教学教研成果    走向生本2018    【优秀论文】 有声课堂是文言文教学的高效课堂

                  

 河北省隆化存瑞中学     林丽静

 

摘要:提高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可以采取诵读的方式,因为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Improve high school writings in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efficiency can take reading way, because it can arouse the interest of students, help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key word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

关键词: 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效率    朗读                

 

文言文在高中教材中占有重要的比重。但目前文言文的学习方法通常是串讲加翻译,老师呆板地讲授,学生被动地听和记,老师讲得口干,学生也记得手酸,课堂枯燥乏味,学生不愿意听,教师也不愿意讲。这种课堂成了“言文对译”的课堂,出现了“教师讲译文,学生记译文,考前背译文,考后对译文”的局面,文言文课堂始终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益当然不高。文言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腻、逼真的描写,言外之意的领悟等已经统统消失在“翻译”中了。

课堂教学要想提高教学效率一定要重视学生对古文的朗读,甚至能熟读成诵,因为朗读具有它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一、朗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巴班斯基指出:“有的教师上课非常努力,但达不到应有效果。而另一些教师好像并没有特别努力,但得到了预期的效果。这是因为后者的教学和教育活动符合学生心理,很协调,一切活动都考虑到学生的长处和短处,考虑到他们的兴趣。”这就告诉我们,后者教法能激起学生美感而引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潜心学习,定会有较好的收获。文言文采用朗读教学也正是符合学生心理,激起美感从而引发学习兴趣。 

新编高中语文教材上的文言文都是文质优美、人文性强的好文章,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文中意境和神韵先声夺人地渲染给学生,同时通过学生朗读,逐渐品味文中独特的意境美,激发美感而引发对文章的学习兴趣。有位著名作家回忆,自已中学语文老师讲林觉民的《与妻书》时:“她在简要地介绍了作者和解释了‘绝命书’一词后,对课文内容未做分析讲解,就开始用很沉静的语调动情地朗读课文,同学们深深地受到感染,都不约而同地低下了关,寂无人声的教室响起了唏嘘声,竟至‘放声哭泣’。”可见,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往往能感染学生的心灵,在美感的作用下,学生怎会没有学习课文的兴趣呢?教师朗读课文后,就算不对学生做任何要求,学生也会自觉地去读注解、读课文,弄清字句等。这样的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朗读有利于培养想象力、创造力 

朗读是言志传神、负载思想的一种语言表达艺术,是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教师有表情的朗读,必然使学生对作品“临其境,闻其声,睹其貌,见其行”,醉心痴情,进入角色,进而针对作品的有关描写,充分调动记忆仓库中的表象积累与生活经验储备,广阔地展开相似、相近联想,创造出活灵活现的新形象。现代美学理论也告诉我们:读者不应是艺术作品的被动,消极的欣赏者,而应该成为作品艺术形象的主动参与及积极的再创造者,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必然使学生对文言文作品中的人物情态进行积极主动地想象和再创造,因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教师讲授《促织》中成名捕蟋蟀一节,用轻声朗读“侧听徐行”,“如寻草芥”,“冥搜未已”,用急促声朗读“逐而得之”,学生就会随着老师轻重缓急、高低长短的朗读,结合自己捕捉蝈蝈儿的情景产生联想,再现出成名捕虫难,失虫心焦,复得而喜的人物形象。 

既然朗读能够提高文言文课堂的效率,那么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朗读来帮助我们理解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呢?

文言文的词汇与语法,与现代汉语有比较大的差别,文言文所描绘的情境与今天的日常生活又有较大的差距,所以学生在最开始阅读时出现一些理解上的困难是正常的。而这种“困难”则是学生非常宝贵的学习区域,若干遍吟咏下来,对这种“困难”的克服以及进而生成的对文章含义的顺畅理解是学生文言文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如果一下子就有了教师正确的、标准的答案摆在学生面前,省去了学生的思考和理解,表面上是节省了教学时间,但实际上,学生掌握的只是这篇课文中的孤零而散落的知识,并没有纳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系统当中,这也就是为什么与课文相同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以及文言句式换个语言环境学生就不能正确理解,或者一错再错的原因。按照有效教学的理论,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学习是两个概念,没有学生情感认知参与活动的讲解,基本上是无效的讲解。

高中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很明确——了解古代的优秀文化,同时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亦即离开老师能独立读懂并赏析一般的文言文。这要求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能够在字、词、句上对学生一定的学习指引,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文言文基本知识,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一遍遍地朗读中学习文言文的知识,不要让学生胡子眉毛一把抓,力争让学生堂堂课有所得。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挖空阅读的方式。

比如2009年的高考题(宁夏、海南卷),和其他的高考文言文选文相比,文章具有很强的连贯性,记叙的就是传主朱昭在震威城一个地方的事迹,主要是他镇守震威城,与城池共存亡的事迹。在这篇文言文的训练中,采取了下列方法:

首先,在文中一些重点字的后面,加括号,留待解释,以便学生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理解和熟悉。如下: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          )知城事。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昭率老幼婴(          )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          )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于是夜(          )缒兵出,薄(          )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          )激,卒(          )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          )事。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齐却(          )盾而前,数(          )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          )已归我,公何恃(          )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          )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          )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凡(          )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          )破,妻子(          )不可为贼污,幸先戕(          )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部落子有阴(          )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          )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贼大惧,以利啖(          )守兵,得登城。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节选自《宋史·朱昭传》)

其次,老师板书这21个字词(用字母A、B、C区分出难易程度,并告之学生:A——难、B——中、C——易)。通过第一遍的默读,争取把比较容易的C部分填出来,之后反复读2遍把B部分解释出来,然后通过重点突破,把C部分尽可能的填出来,最后同桌对读,查漏补缺,填不出来的借助工具书,最后解释不了的由老师解释。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至少对文章读了4遍,并且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也就会干劲十足了。

A摄(    )  B婴(    ) C轻(     )    C夜(      )    B薄(    ) C雨(    )

B卒(     )  B计(    ) A却(    ) B数(      )    C悉(    ) A恃(    )

A独(    )   C叱(     ) B凡(    ) B且(     )     C妻子(    )

A戕(    )  C阴(     ) B徒(     )    A啖(      )   

最后,所有重点字都解决了,可以让学生一起高声朗读,最好能熟读成诵。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现在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讨究上比从前注重多了;可是学生吟诵的工夫太少,多数只是看看而已。这又是偏向了一面,丢开了一面。惟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而不偏。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我想,当学生愿意主动捧起文言文,能够静下心来品读的时候,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才是真正的成功了。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对课文反复朗读,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才能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才能使学生体会课文内容、感情、特色等。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高度重视文言文朗读教学。加强文言文朗读教学,通过教者的范读、引读、导读,学生的轻读、默读、齐读、分角色读,让文言文这种无声语言变成声情并茂的语言艺术,让朗读贯穿于文言文课堂教学全过程,让朗读法在文言文教学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施行。我们期待着省时高效、充满活力的文言的文言文朗读教学法的到来。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谈美.开明出版社,1994.05

[2]彭天翼.语文美育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

2022年5月5日 09:50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