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 高三历史教学到底以谁为中心?

首页    教学教研    教学教研成果    走向升本2017    【教学随笔】 高三历史教学到底以谁为中心?

 

转眼间这个学期即将过去,又到了年终岁末话盘点的时候。

我最想谈的也最最关注的就是我们的日常教学,这其中蕴含了太多的心血付出,也沉淀了许多的五味杂陈。高三历史的一轮复习已接近尾声,类型题的训练也提上了日程。在奔向高考的路上我们大踏步前进的同时,也在不断思考:我们的课堂效率如何?我们的复习实效如何?

高三历史教学到底以谁为中心?谁就是影响我们效率的关键!

答案毫无疑问,这一切的关键,就是我们可爱的学生,他们是课堂的主人,他们的学习实效决定了课堂的实效,也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实效!

现实教学中,我们一直在以学生为本,一直在落实差异势能,一直在鼓励和启发和引导。可真正落实起来还是有难度的。比如经常会有这样的声音:

学生会说:“老师您还是讲吧,我们再怎么讨论,都没有听您讲精彩!”

家长会说:“理论性很强的课就应当以老师讲为主?都高三了老师不讲课怎么行?”

部分老师会说:“学生水平差不适合展示。一旦放开害怕驾驭不了害怕反应不过来。”

我想问学生:谁的精彩才是真的精彩?

我想问家长:老师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是鼓励,是引导,是激发!

我也想问我们老师自己:也许有些学生水平可能真的比老师要强,不妨让他们试试。

教师只是单向讲得精彩,学生学得未必一定“精彩”。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思考结论取代学生自己

的思辨过程。说到底,衡量课堂教学成效如何,最终是要看学生到底收获了什么,尤其是发展了怎样的思维品质。

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讲,观念是最难改变的。要改变一个人、改变一个民族,改变观念也是最重要的。

一个基本的原点问题:我们讲课、说课、评课,着眼点应该在哪里?在“生本”与“知本”的取舍中,我们的价值取向到底应该如何确定?如果依此判断,有效性的标准应当重新思考。其实,我们的日常教学才是最值得我们深思的。

对教学的定义有很多种,但从教学存在的状态来看,“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交往关系、特殊文化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教学是师生之间以促进学生发展、实现人的文化生成为根本目的特殊交往活动, 是教与学的相互作用和统一。教学以交往的形态存在,交往是判断真假教学的形态标志,是教学存在的生成标准。正是在教与学从相互对待到生成的过程中,教学得以生成。”如果我们认同这一观点的话,就会发现,“交往”是核心词,只有师生发生了交往,教学才会存在。而这一核心词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被称为“互动”,于是有了以互动为核心的小组合作学习;亦有教师提出了“行动、心动、神动”的多种互动形态。针对现在教学改革的现状,继续追问,很多技术性问题可以被提出来,如“师生交往判定的依据何在?”“学案导学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形态中,师生交往是如何体现的?”“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生生交往,可否完成教学任务?”等等。

我们为学而教,那么就要以学定教!放手,让学生自己走!别扛着学生跑,那锻炼的只是你的身体!

锻炼学生能力的主战场在哪里?不在试题,不在月考,不在课外,而在课堂之中。

他平时不思考,只有月考和高考时才有可怜的几次“实战”的机会,他如何能锻炼出真正的能力,他如何能考出高分。

一定要让学生经历痛苦的“憋”的过程。

一定要让学生经历痛苦的思维的过程。

相信学生,给点阳光就灿烂,给个平台就出彩!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别把自己看得不可或缺,我们不是至高无上的上帝,我们不是无所不能的神,我们不是普度众生的观世音,记住我们的使命:点燃学生心中的那把火,而不是点燃自己这根火柴,没有温暖学生,我们自己倒燃烧殆尽。

解放学生,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

 

存瑞中学  马志云

2022年5月24日 08:45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