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新”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复习备考教材的分析探究
王世鹏
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不断推陈出新,其中“三新”改革备受关注。所谓的“三新”是指新的课程体系、新的教材和新的高考制度。这些改革的实施旨在推动教育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河北省从2021年开始新高考,今年(2023年)已经是自主命题的第三年,也是新教材高考的第一年。现行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是统编版(2019),分为必修、选必修和选修,其中高考主要考查的内容是必修和选必修。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整体结构
必修教材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线,分为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2《经济与社会》、必修3《政治与法治》、必修4《哲学与社会》。其中必修1依循历史进程,讲述为何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2、3、4依托必修1的基本原理,讲述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选择性必修教材是必修课程的拓展和延伸,与必修课程的实施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分为选择性必修1《国际经济与政治》、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二、必修和选修必修教材的具体备考分析
1. 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修1教材共四课。第一课从社会历史发展演变的角度主要讲了社会历史的变迁,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第二、三、四课主要讲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本册书的重点是三、四课,尤其是第四课,从党的领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两个阶段)、党的四个伟大、三个一以贯之、青少年的责任担当等讲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学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和党的领导,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2. 必修2《经济与社会》
必修2教材共两个单元四课,主要从经济、社会、生态文明角度讲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应“五位一体”的经济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建设(社会进步和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理念);对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富强、文明。1、2、3课分别从所有制结构(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角度讲如何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部分知识也是本册书的重点,其中开放的发展理念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部分知识展开后就是选必1的第三单元《经济全球化》。第四课主要从社会进步角度讲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是共享发展理念的展开和延伸,通过扩大消费,发挥消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3. 必修3《政治与法治》
必修3共三个单元九课,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主线,从政治与法治角度讲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应“五位一体”的政治建设(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对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民主、社会层面的法治。第一单元主要讲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如何确立(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先进性,两个始终),怎么样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地位、党的建设、自我革命和党的执政方式),让学生明确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第二单元主要讲我国的国家性质和一根三基的政治制度,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和实现民主的各种政治制度,感悟我国人民是如何当家做主的。这部分知识和选必1第一单元《各具特色的国家》对比讲解,让学生通过对不同国家各种制度的比较,得出“中国之制”的优越性,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第三单元从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角度,主要讲如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其中法治政府建设和严格执法可以合并讲解,科学立法的知识参照第一单元党领导立法,第二单元人大行使立法权、公民参与民主立法等一起讲解;公正司法可以参照选必2第四单元三大诉讼的内容,便于学生更好理解;全民守法拓展延伸后就是选必2的主要内容,重在引导学生要树立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依法行使权力,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维权。本册书的重点就是党领导人民,通过依法治国来保障人民当家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梦。
4. 必修4《哲学与文化》
必修4共分为两个模块,其中哲学模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线,讲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共分为两个单元六课,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主要讲哲学的基础知识,从哲学的产生、起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中国化理论成果。剩下的部分每一课讲一个小模块,从第二课到第六课分别对应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人生价值观),在知识掌握上要让学生会区分不同的模块,不要把知识模块弄混了。例如以唯物论知识范围进行命题,答案基本上就是物质、意识、规律等,千万不能答唯物论以外的知识,答了也没分。也要求对模块知识的掌握要细化,例如联系客观性、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矛盾的基本属性、实践是认识基础等,都会在高考中成为主观题命题的知识范围。同时,选必3第三、四单元又是对辩证法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在高三复习时要注重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
第三单元是文化部分,主要从中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讲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结构为分—分—总。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坚定文化自信,高考考查的角度主要有意义类:文化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民族精神、中国精神的作用等;措施类: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学习借鉴外来文化、以人民为中心、坚定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核心知识
“三新”背景下的高考备考,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现行教材的基础上,拓展知识的广度,建立不同模块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挖掘教材的整体核心知识。
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政治保证。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必修教材的始终。必修1教材第二课23页“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人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第三课33页相关链接“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三中全会简要回顾”;第四课50页“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58页“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等都体现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修2第二课21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个基本特征”,必修3第一单元全部,第二单元政党制度,第三单元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等。必修4第五课69页“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25页理论评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以上内容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角度,强调了坚持党领导的重要性。
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必修1 第四课49页“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60页“十四个坚持的以人民为中心”。必修2第三课32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38页“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必修3第二课“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立场”、“党的宗旨”、“人民主体地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三单元82页依法治国基本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民主立法”等。必修4唯物史观“社会历史主体”,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115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上内容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角度,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
3.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必修1教材56页标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修2第3页相关链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必修3第二课“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27页“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为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事业提供根本遵循”,81页相关链接“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必修4第16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第121页“坚定文化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2023年10月,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上内容从经济、政治、法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角度,讲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强调了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性。
在平时教学和高三复习备考中,要以新课标为导向,认真研读教材内容,把握教材核心重点,构建教材知识的横向联系,提高教学和复习备考效率。
- 03-25
- 11-28
- 07-29
- 07-08
- 06-11